金融报道|开年首月权益新基金“吸金力”强 迷你清盘“危机”依在

许楠楠/文

今年基金的火热场面,再次超过很多人的想象。

据财经网金融梳理统计,开年首月公募发行市场吸金超过4900亿,为历史第二高,仅次于去年7月。其中,权益类新基金延续了发行火爆的态势,规模超过4500亿元,刷新单月发行规模最高纪录。尤其是,1月中旬,由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下2398亿的天量认购规模,刷新了此前最高认购1357亿元纪录。

开年首月,火热的爆款甚至频频带动基金登上了微博“热搜”榜。比如,“公募一哥”张坤被广大粉丝称为“ikun”,股民转为基民正在演变等等。

对于近两年,新发基金认购纪录屡屡被刷新的现象,北京一家公募内部人士对财经网金融表示,连续两年基金收益要强于股票收益,而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在2020年尤为明显,去年收益翻倍基金更是超过100只。而且明星效应也正在逐步放大。

但于此同时,他还强调,要注意部分业绩不佳的小规模基金也在加速退出市场。

首月再现募集失败案例迷你清盘同比增4倍

财经网金融注意到,在火爆与燥热的基金发行市场环境中,开年首月也有产品遇“冷”募集失败。1月8日,长安基金发布公告称,长安泓汇多利3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,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,宣告募集失败。而据财经网金融梳理,债基也是近两年募集失败的主要产品。

除了募集失败,还有不少基金因为业绩不佳、规模太小加速退出市场。

据悉,当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,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,或者续60个工作日,基金总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,将进入清算程序。

然而2021年首月,就有14只基金因为一直收益不佳,导致规模持续萎缩,最终触发基金清盘规则而清盘。其中半数是主动权益类产品,较去年开年首月清盘3只产品同比增超4倍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2142353

图片来源:wind

随着清盘基金也不断增多,部分细分领域基金清盘也日趋常态化。数据显示,开年首月已有2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(ETF,除联接基金)清盘。

场内权益指基清盘或常态化

2015年10月,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的退市成为国内第一例清盘ETF,5年有余的时间,市场上已经30只ETF产品清盘。历数ETF清盘,去年清盘8只,为历史之最的一年。

财经网金融注意到,基金规模偏小是ETF清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相比于头部公募的股票型ETF发展,一些中小型公募却显得些捉襟见肘,不少股票型ETF成立以后规模不增反降,逐渐缩水甚至清盘。

比如,去年中信建投基金旗下北京50ETF清盘,产品规模迷你的同时业绩也不尽如人意,成立以来回报仅21.36%。

而有北京一家公募内部人士称,迷你基金由于本身规模较小,且占用大量的人才、渠道、市场等资源,导致利润率低下,成为难以卸下的“包袱”,对其进行清盘则成为理性的选择。随着迷你基金清盘将日趋常态化,ETF等产品也不例外。

入市需谨慎 290只主动权益基金低于清盘线

事实上,受业绩拖累,近两年陆续清盘的权益类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不在少数。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梳理统计,目前基金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共有290只。

而财经网金融梳理注意到,九泰鸿祥服务升级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小的主动权益基金,该产品去年2月基金经理的离任后,遭大量赎回规模惨淡。最新数据显示,规模仅37.71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2142427

图片来源:wind

对于类似这种的产品。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,一只产品一旦变成迷你基金,或者是因为业绩不好,或者是因为机构定制赎回,建议普通投资者还是尽可能避免投资迷你基金。

“基金产品的清盘,本就是基金管理运作中的正常现象,一定量的优胜劣汰,实际上也有益于行业的健康发展。”该是人士同时指出。

引人注意的是,虽然迷你基金普遍被市场抛弃,2020年内清盘公募基金数超2019年全年,但也有部分权益迷你产品在为“保壳”而努力,比如建信多因子量化、银华医疗健康A/C、华泰紫金智能量化,不甘心成为“迷你产品”。均在2020年四季度申购超过1亿份额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